【龍姑娘話健康】如何避免運動不當傷及身體
運動雖然是良藥,但若不多加注意,運動員或經常健身肌肉強壯的人士,往往受到的運動傷害比普通人來得厲害。常常聽到不少人說一天不運動,就總覺得少了些甚麼,心理不舒服,導致「運動疲勞」的酸痛累感還沒恢復過來,又開始下一次的訓練。或者答應了和朋友一起運動,就算腳踝扭傷未癒,或者感冒發作,還是吃了藥後勉強上場,這樣有時候會有反效果。另外一種情形是,盲目追求舉重的重量,過於急進的增加訓練重量,或者比賽將近,平常缺乏鍛鍊但短時間內為了比賽而忽然增加非常多的訓練量,但如果繼續這樣長期高強度又缺乏足夠休息的運動量持續下去,幾個月後,就有可能出現「過度訓練症候群」。
「過度訓練」的後果就是,肌肉力量下降,本來不太容易累的運動量,現在卻開始感到疲倦,幾天都無法恢復;或者忽然間很容易失去平衡,動不動就扭傷拉傷;睡眠品質下降,容易醒;或者對於訓練有心理性的抗拒,這就是一個身體撐不下去的警訊,提醒身體需要休息。
運動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運動項目的特性,重力訓練平常強調某塊肌肉或肌群的鍛鍊,伸展拉筋強調肌肉的柔軟度和延展性,八段錦、太極等等的健身操屬全身運動,講究全身活動起來,也曾有研究提出過,像這種全身運動的健身操可以減低老人跌倒率。正所謂「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」,活動對身體的好處已是老身常談,但男、女、老、少的體能狀況都不一樣,例如在需要體力的勞動時,女性的最高安全搬運量(ILO)只有同齡男性的1/3。因此在運動訓練時,應該定好適合自身條件的一週課表,當中有適當的肌肉強化運動,但不能缺少伸展及全身運動的項目,而且訓練的強度不能一成不變,應該有長有短,有高訓練期、低訓練期、休息期之分。
可以使用一分鐘安靜心跳率數據測試自己體力是否過度訓練,測試方式是每天固定剛起床的某一時間,用手指(非拇指)去測量自己手腕處或頸部的脈博,測量並記錄自己一分鐘安靜心跳率,利用一星期的數據當作基準線。當進行運動後,用之後幾天的安靜心跳數據,對比之前的平均值,看看心率是否有比之前快5次或以上,如果是這樣,則代表身體還沒有恢復,需要更多的休息。但若這個數值一直持續上升超過兩個星期,都沒有辦法降回來,代表訓練的強度可能過度,或者休息日過少,身體無法適應,應該調整課表以符合自身情況。各式其適,量力而為,並持之以恆,才是運動強身的根本。